近代苯类染发剂兴起到盛行165年。这个时期初探为近代染发史。1856年英国化学家威廉.享利.珀金,人工合成化学染料“苯胺紫”,

威廉·亨利·珀金(William Henry Perkin)正忙着在自家顶楼的化学实验室里摆弄煤焦油,那时他只有18岁。他的目标是探索制造奎宁的方法。那时候,这种抗疟疾药物还只能从天然产生中提取,而如果能利用煤焦油中的成分合成它,那生产起来就会方便得多。遗憾的是,几轮处理之后,他的反应瓶里没有任何奎宁存在的迹象,只出现了一堆黑乎乎的沉淀物。这是一次相当失败的实验,但在清洗反应瓶时,却发生了出人意料一幕——“黑色沉淀物”溶解在乙醇中,得到了美丽的紫色溶液。这紫色来自苯胺紫,这世上的第一种有机合成染料。这不仅是一次美丽的意外,它也成有机化学工业的开端。

1883年法国Mow公司,首创对苯二胺类染发剂并取得专利,从此奠定了氧化型染发剂的技术基础,1907年法国欧莱雅公司创立,苯类染发剂生产趋于成熟。苯类染料制做的染发剂,成本低、效率高,风靡世界100多年。在这一百多年里,我国的染发剂生产技术落后于西方。
苯类染料有八种,包括:p-苯二胺、氢醌、m-氨基苯酚、o-苯二胺、p-氨基苯酚、甲苯2,5-二胺、间苯二酚、p-甲氨基苯酚。
这些化学染料很容易让人过敏,它在高效染发的同时会给人们带来过敏、伤发等副作用。长期使用、还会影响神经行为功能、诱导致癌的危险。植物染发安全,但植物色素存在不稳定性与附着力差等固有问题,很难产业化。
自然村染发液不需要氨这种成分来打开毛鳞片,也不需要苯类染料来着色固色,而是使用新的专利固色方法,从蓝莓种提取出的色素——蓝莓花色素苷固定在头发表面。所以,如果使用这种染发剂来染发,就不用接触氨水、苯类染料、双氧水这些成分了。
没有苯类染料、也没有氨水和双氧水,不用担心苯类染料过敏问题,而且以后也能常用。